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调度)信息平台方案设计
*章 项目概述一、项目背景建筑施工属于露天、高空危险作业,容易引发生安全事故。
近年来,建筑行业各种违规操作、超载作业现象普遍,据统计,因塔机、升降机等施工设备运行引发的安全事故已占建筑施工重特大安全事故的30%,为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要求“大型起重机械要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此外,建筑工地分散、施工组织不健全,安全监管难度大,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塔机、升降机等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全过程、实时、有效监管势在必行。
为了统筹管理和监督,提高建筑行业安全保障能力,拟建设一个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成才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以实现对塔吊及施工电梯的安全监控,提高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及信息化管理水平。
本项目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和“安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应用现代物联网信息管理技术,以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为主体,提高大型起重机械本质安全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防范事故发生,保障从业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
二、建设目标1、实时呈现塔机、施工升降机及施工工地生产状态,在监控中心、办公室或其它任何地点可实时掌握现场状况。
2、事前预警安全生产危害,实现综合防灾。
3、生产人员、设施、信息等安全资源的调度管理。
4、安全违规、隐患、事故的记录和处理。
三、项目意义1、可以实时掌握正在施工中的塔机及施工电梯运行情况。
2、实现对正在施工中的塔机、施工电梯及施工工地的实时、远程监控和报警,实时掌握正在施工中的塔机、施工电梯及施工工地安全生产状态。
3、采用先进技术实现对正在施工中的塔机及施工电梯等施工设备的安全及信息化管理,大幅提升各单位和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4、通过系统平台规范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建设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66号令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5144-2006
《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GB12602-1990
《塔式起重机》 GBT 5031-2008
《关于在部分大型起重机械推广应用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及继续深入开展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质检办特联〔2013〕5号 )
《臂架型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7950-87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9)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00) ?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1992)
《不间断电源技术性能标定方法和试验要求》(现行国标电工标准)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 79-8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9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994)
第二章 系统网络设计一、总体架构
二、网络设计
1、建筑施工场所:采用有线网络+数字微波无线传输技术,其具有综合成本低,只需一次性投资,无须挖沟埋管,省去布线及线缆维护费用,特别适合室外距离较远及已装修好的场合;在许多情况下,用户往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限制,例如山地、港口和开阔地等特殊地理环境,对有线网络、有线传输的布线工程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有线的施工周期将很长,甚至根本无法实现。这时,采用无线监控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扩容能力强,迅速收回成本的优点。
2、监管部门:因视频数据大,建议租用运营商光纤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三、网络规划采用C类地址,都划在一个网段,IP分配如下:
工作部门 所属网段 IP地址
办公电脑 192.168.1.10-60(vlan1) 192.168.1.10-192.168.1. 60
网络考勤系统 192.168.1.61-80(vlan2) 192.168.1.61-192.168.1. 80
网络视频监控 192.168.1.81-250(vlan3) 192.168.1.81-192.168.1.61-250
四、接入与无线通信方式无线通信方式采用智能5.8G无线网桥。
5.8G无线网桥顾名思义就是无线网络的桥接,它可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搭起通信的桥梁·5.8G频段的免申请无线执照的频段,因而比其它有线网络设备更方便部署。
5.8G无线网桥顾名思义就是无线网络的桥接,它可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搭起通信的桥梁.5.8G频段的免申请无线执照的频段,因而比其它有线网络设备更方便部署。无线网桥的传输方式是无线(微波)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的点对点网间互联而设计。它可以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独立的网络段,这些独立的网络段通常位于不同的建筑内,相距几百米到几十公里。所以说它可以广泛应用在不同建筑物间的互联。同时,根据协议不同,无线网桥又可以分为2.4GHz频段的802.11b或802.11G以及采用5.8GHz频段的802.11a无线网桥。无线网桥有三种工作方式,点对点,点对多点,中继连接。特别适用于城市中的远距离通讯。
同时无线网桥的接入方式有三种接入方式,IP接口接入方式,E1接口接入方式,IP+E1双接口接入方式。
五、频率干扰处理根据目前国内外固定无线宽带接入系统的建设经验,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干扰源主要来自系统内部的干扰和相邻系统间的干扰。对于系统内部以及相邻系统之间的同道、邻道干扰抑制能力主要取决于系统的载干比(C/I)。
对于系统内部,可能的干扰有相邻扇区间的邻道干扰和相隔扇区间的同频干扰。克服系统内部干扰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合理的频率规划方案及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式。对邻道干扰,扇区之间*严重的干扰频率是两个相邻的载频点。在网络规划时期,通过采用合理的频率规划方案,调整天线的极化方式以减少邻道干扰的影响。对相隔扇区的同频干扰,在系统组网中目前主要采用背对背的频率2次复用,通过有效控制天线的前后比及天线的极化方式,来消除同频干扰。同时在满足系统传输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基站发射功率使得不同基站间越区干扰电平降到*低。同时选择高性能天线,调整天线方向,合理设计扇区布局。尽可能地利用建筑物的阻挡以降低不同蜂窝之间的干扰。
对于来自系统外部干扰,在站址选择时,要对地形、天线方位以及其它链路来的干扰等进行考虑,需要避开雷达、散射通信系统以及卫星通信等系统的外界干扰源。 因此对于干扰问题的解决,传播设计在无线网络规划中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给定路径和当地气候条件下,天线高度是传播控制的*手段,具体方法的选用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覆盖区域不重叠时,以邻道C/I作为干扰计算的依据;对于覆盖区域重叠情况,应保证基站之间保持足够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并与干扰者协调,要求其降低功率,减轻干扰。
对于目前建设的网络来说,在前期规划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做好频率规划,合理的选择站址和天线的运用,将能很好的提高系统的性能。
六、中心端网络配备3个固定IP。
第三章 塔机安全监控系统*节系统简介
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基于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融合处理、无线传感网络与远程数据通信技术,能完整而高效率地实现建筑塔吊单机运行和群塔干涉作业防碰撞的实时监控与声光预警报警功能,并能在报警的同时自动中止塔吊危险动作。此外,通过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前端监控装置和后端远程监控平台的无缝融合,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将实现开放式的实时监控,在对塔吊实现现场安全监控、运行记录和声光报警的同时,通过远程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将塔吊运行工况安全数据和报警信息实时发送到远程 GIS 可视化监控平台,并能在报警时自动触发手机短信,告知相关人员。通过对实时动态的远程监控、远程报警和远程告知,塔吊安全监控将成为开放的实时动态监控。